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业建设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实践教学中心 | 党建园地 | 招生就业 | 学工之窗 | 规章制度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正文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3-12-22 18:15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法学院现有法学和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立足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龙江西部培养德法兼备,具有铁人精神特质,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够适应基层立法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法律实践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服务于地级市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的主要是企业、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其次是知识产权法官、知识产权检察官、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专业人员、 专利分析专业人员、商标代理专业人员、 商标审查审理专业人员、商标管理专业人员及版权专业人员。

(二)全日制在校学生及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法学专业现有在校生350人,知识产权专业现有在校生135人,专升本学生80人。

2023年录取情况如下:法学专业学生数80人,一志愿录取率81.25%,报到率100%;知识产权专业35人,一志愿录取率22.86%,报到率97.14%。黑龙江省录取分数,法学专业文史类最高分433分,理工类最高分409分;知识产权专业文史类最高分400分,理工类最高分381分。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共20人(法学专业12人,知识产权专业8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高层次柔性人才3名、讲师6名,高级职称在专任教师中占比70%,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名,36—45岁的教师10名,46—60岁教师7名,教师职称与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名校,学缘结构合理,教师中博士及博士在读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硕士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教师中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有9人,占比45%。教授承担本科生授课率达到100%。

2022-2023学年,学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在学校的制度引导下,执行《大庆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暂行办法》,引进2名柔性人才,在不改变校外高层次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校外高层次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项目合作、退休返聘及其他适宜方式,为专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3年上半年引进硕士教师一名,下半年引进副高级职称教师一名,目前一名博士研究生已公示考核结果、一名博士研究生完成面试工作、正在考察一名博士研究生及两名硕士人才。

(二)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法学院教学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图书采购、实训室建设、学科竞赛、实践教学等方面。现有三个专业实训室,包括一间模拟法庭和二间案例研讨室,同时,学院设有二间教研室,一间图书资料室;其中学院专业的图书资料室,建筑面积62.25平方米,目前已经与学校图书馆联网,配有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员。专业图书资料文献充足,2022-2023学年采购图书资料510册。法学院资料室向本科生开放,周开放时数35学时。

模拟法庭建设在大庆师范学院主楼四楼阶梯教室,占地面积227平方米,可以容纳 170 人,具备相应的证据展示投影,电脑笔录设施,可以审理各类案件,并具备在审理后进行现场教学的条件。法学专业开设《法庭教学》课程,每个年级自第三学期开始连续 4 个学期,每学期 8 学时的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法庭教学。

法律诊所实验室建设在大庆师范学院主楼一楼 128 和 130 室,由一大一小两间教室改建而成。法律诊所实验室按照律师事务所的常规布局设置,大教室作为学生主要工作空间,小教室作为隐私性案件会客室。法律诊所实验室配备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和投影屏幕、外线电话,以及符合律所办公需要的办公设施。法律诊所实验室被大庆市法学会和大庆市法律援助中心命名为大庆市师范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案例研讨室建设在大庆师范学院主楼 331 室,案例讨论室配备小鱼易联视频会议系统、投影仪和投影屏幕,以及适合讨论需要的办公环境。法学专业在第六、七、八三个学期开设《案例教学》系列课程,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在案例研讨室开展辩论方式为主的教学。同时,小鱼易联视频会议系统与大庆市检察系统同步联网,通过该系统,师生可以远程旁听案件审判,学生已通过该系统旁听多起典型的刑事案件。

学院通过图书馆采购了北大法宝、知网检索等信息资源,基本可以满足专业建设需求。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作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专业确定了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即为基层法治一线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2022-2023学年,法学专业以培养学生适应基层一线实践需要的能力为中心,系统设置了法律思维能力、工具能力、拓展性能力课程体系;构建了校法检律和校企所局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平台+”实践育人体系;创新性设计“职业伦理理论学习+导诉见习”的一体化课程运行模式,把思想政治育人贯穿卓越基层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

同时,法学专业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能够胜任基层立法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工作的应用型法治人才。明确了基层法治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为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运用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庭审记录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法律信息检索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2.知识产权专业

法学院2017年获批知识产权专业,按照职业分类大典,知识产权专业对应的职业为:专利管理专业人员、专利分析专业人员、版权专业人员、商标代理专业人员、商标审查审理专业人员、商标管理专业人员、知识产权(法官、检察官、律师)。

学院基于大庆市的资源情况,确定了为石油、石化产业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作为该专业的办学特色。该专业的特色由三个维度描述,即“基层+应用+石油石化”。具体而言,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于设区市以下的广阔区域,培养石油石化特色的知识产权人才。主要从事的职业是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国家各级机关的公务人员,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知识产权专业现已建设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向经济管理及其他工科学院推广,进一步实现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本专业与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合作申办知识产权管理微专业,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

(二)课程建设

2022-2023学年,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法庭教学》《民法总论》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刑法分论》《法理学》《商标法》三门课程完成课程专项结项工作,另有一门课程申报第三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五门课程申报校级一流课程。

(三)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本学年,法学院获批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已结题),校级教改项目一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

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法学院要求教师加强意识形态敏感性,提高自我排查力度,准确理解运用教材,并将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为年终教学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2022-2023学年,法学院共开设50门专业课程,其中,18门课程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教学大纲及教案的编写、修改严格按照马工程教材要求进行;其他课程因尚未出版“马工程”重点教材而采用,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教材工作的催促和检查,提高政治站位,保证教学质量。

(五)毕业论文(设计)

本学年毕业论文工作稳步推进,规范管理。2019级共137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任务,学院20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教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8人。

因2021-2022学年度,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初审通过率较低,因此,本学年,学院在论文开题、综述撰写、跟踪指导、论文答辩等环节都加大了监管力度,组织教师、教研室及各专业开展了三轮自查总结工作。同时,及时联系校级督学,反馈抽查意见并及时整改,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一贯致力于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2012 级法学专业设立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并制定了《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历经 2013、2014、2015 级每个年级设立一个实验班。经过几年的探索,认识适应基层需要的卓越的法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法律思维能力,为核心能力提供支持的工具性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特定工作环境需要的拓展性能力。

最终法学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龙江,辐射全国,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铁人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基层立法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工作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2.知识产权专业

法学院深入解读全国教育大会“四新建设”方案,领会指示精神,确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法治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具有铁人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知识产权理论知识,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知识产权实务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在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政府机关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及服务等实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优势

学院构建了学校与实践机构合作培养模式。基于不同特色方向分别构建了校院(法院)、校检 (检察院)、校所(律师事务所)合作培养模式,校企(高新企业)、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合作培养模式。在基层一线法治人才培养方向建设了让胡路人民法院示范实习基地,与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共建检察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协议,在教学、学生实习、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与此同时,与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庆市检察院、让胡路人民检察院、大庆市司法局指导的律师事务所之间形成教学、科研、实习等多方位合作;在石油石化知识产权保护方向上建设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实践基地,以及大庆四家以石油石化类知识产权代理为特色的知识产权事务所实践基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实践基地。

(三)问题与困难

1.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晰

中国知识产权教育与一般的法学教育没有明显的区别,未能形成应用型和创新型知识产权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本科教学目标是求全求通,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但更侧重于知识产权理论的教育。但是,因为知识产权的强技术性和创新性特征,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由高中直升本科,不具备其他专业背景,在本科阶段不但要学习知识产权基础知识,还必须学习管理、经济、技术等社会科学和理工科知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无力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探索活动。毕业生与社会、企业要求的上手快、能创新、实践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匹配度较低,知识产权专业能力需求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标准尚待总结,知识产权专业、职业、产业与行业的关系不清晰,知识产权专业专任教师的能力不足以承担大量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知识产权专业理念不明,知识产权专业建设缺乏明确的方向及影响知识产权专业深层次原因和体制机制障碍较为复杂等等。

2.知识产权专业师资储备不足

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是专业师资储备严重不足。高校知识产权老师多由法学老师充任,不具备丰富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我国知识产权专业老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多科性”复合型教师普遍较少,教授出来的学生一般而言都是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其他专业知识储备较少,无法满足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创新性和技术性的综合需求。而且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现有教师队伍较难满足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性和强实务性之要求,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师资的质与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同样面临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层次不够高,学科复合性不够强的特点。

3.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相重合,导致学生不能专心开展集中毕业实习,不利于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质量保障建设工作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质量决策系统、目标系统、标准系统、保障系统、评估系统、调控系统、监测系统、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8个子系统组成。校级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由包括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中心、教务处、人事处、教学督导委员会、各教学单位、学生信息员等组成。

为充分落实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办法》,切实提高学院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良性循环机制,法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倒排工期,有效保障了持续性改进工作的指导原则,明确了工作思路。

(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法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就各专业的日常教学与未来发展作出政策性的决定,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法学院办公室负责日常教学的安排与协调;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全院教师的听课与评课;学术委员会负责全院教师的科研与教改的评估与指导工作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检查;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评审、鉴定和推荐全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类教学奖励等;法学及知识产权教研室各自负责法学及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执行、课程大纲的制定与修改以及教材的选订工作;学生辅导员和学生班主任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课堂考勤与日常的学生学习管理工作;学生信息员收集学生信息,实时、全面地反馈课程教学情况。

(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日益规范

1.紧抓“教学大纲一条主线”,改进质效明显

抓住了教学大纲,才能促使教师明晰教学目标、科学研究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关切学生的学习痛点,进而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精而准得找出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点,明确课程教学改进的方向。学院将专业课程分为三类(省级一流课、校级一流课、资助后备课程),分类对教学大纲开展了抽检,通过督查——导学——整改,切实提升了教学大纲质量。

2.坚持“四个渠道”帮助项目改进责任主体发现真问题

学院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加强沟通与管理,有效建立畅通的“督导——同行——学生”单向监督反馈的机制。由学生、督导、同行反馈的教学信息切中要害,直指问题,帮助教师真正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3.“三个表单”持续发挥反馈功效

《法学院同行听课评价表》、《督导靶向问题反馈清单》及《学生访谈反馈单》能够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位主讲教师的授课问题,学院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本人,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对比并迅速整改。

4.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一课一档”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跟踪检验”

以特定教师为主体,以纵向时间轴为参考系,评价内容能够有效反映本学年教师的进步程度,同时与教师自我诊断任务完成率相比较,契合度较高,一定程度增强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考评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有助于纵向排查同类课程出现重复性问题的现象。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满意度建设工作,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在校生座谈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工作。本学年,学生对自我学习态度满意率为91.39%,对自我上课情况满意率为95.7%,对自我学习成绩的满意率为92.47%。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23届137名毕业生顺利毕业,137名学生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位证。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100%。

(三)就业情况

截至2023年8月31日,2023届毕业生就业86人,总体就业率为60.14%。其中升学5人、灵活就业40 人、协议就业40 人,省内就业33 人、省外就业53人。

落实毕业去向的总计86人,占毕业生总数60.14%。高质量就业26人,高质量就业率30%,其中5人升学,1人自主创业,7人政策性就业,7人考取公务员,1人考取事业单位,5人进入国企央企。

2023届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的86人中,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为40人,占落实工作人数47%,在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为21人,占落实工作人数的24%,在沿海城市就业人数为5人,占落实工作人数的6%,其中黑龙江省内就业人数为33人,占落实工作人数的38%,大庆市内就业人数为6人,占落实工作人数的7%。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评价较好,认为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率较高。根据法学院回收的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评价比较满意,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具体评价统计结果如下:


图1: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

七、特色发展

(一)建设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1.法律思维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法律思维能力主要通过系统开设适应培养目标需要的核心课程实现,充分开设民法系列课程、刑法系列课程、行政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系列课程,并在以上课程开设的下一学期开设相应内容的《案例教学》系列课程;开设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将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合并成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国际法学类知识。

2.工具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法学专业所需要的工具性能力包括文书制作能力、法律信息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设置法律文书课程、法律检索课程、模拟法庭课程、法律诊所、学年论文、相应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辅之以作为第二课堂的系列学科竞赛,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能力训练。

3.拓展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拓展能力与特色方向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终身学习需要开设特色化课程。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法学+”建设,在基层法治实践一线方向开设了专业应用能力提升课程系列、基层法律实务、立法学;在石油石化知识产权保护方向开设了石油工业概论、石油化工概论、知识产权实务课程。

(二)建设德法兼修的基层卓越法治人才课程体系

1.开设法律职业道德伦理类课程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开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学专业导论》《法律职业伦理》等专业必修课,加大对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力度,为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性设计“职业伦理理论学习+导诉见习”的一体化课程运行模式,丰富了由双师型教师、检察官、监察员、律师、法官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为培育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提供平台保障。

2.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拓展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育人贯穿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法学理论课程及实践类课程两个模块探索课程思政的创新元素。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将中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法治实践生动案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实践类课程中,根据法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设置了法庭教学、诊所教学、案例教学系列课程以及以检索技能训练、法律逻辑推理技能训练、司法文书写作训练为主要培训内容的专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解决司法实务问题的实践能力。

3.选树课程思政示范课

加强示范引领,在专业范围内,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资助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法学院共建设《法理学》等五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法理学》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依然需要进一加强

1.加强教师队伍内涵建设

学院生师比接近21:1,高于《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17:1 的要求。同时,教师科研能力及教研主动性有待提高,课件建设质量及层次不高。

2、缺乏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

实践教学对于法学专业的重要性体现在法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中,没有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难以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1.课程建设水平不均衡,包括各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在内的优质课程申报项目覆盖面过窄。

2.专业核心课程内涵建设不足,未有效满足适应基层法治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

3.课程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课程建设成果的比例不高,质量不高,成效不高。

(三)实践教学工作运行存在困难

1.实践教学设施需要进一步建设,模拟法庭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以为司法审判实务提供技术支持。

2.实践教学考核要求的标准化尚未实现。



关闭窗口

wow gold sale shop here,wow gold,buy wow gold,cheap wow gold,the world of wacraft gold store in the world.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