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院开设“榜样之光”专栏,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历届校友成长成才故事,激励在校学子珍惜校园生活,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优秀校友——郭颖。

赵茂盛,山西长治人,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2010级法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校友故事
(一)求学之路:奔赴千里,逐梦法学
北国的风光裹挟着少年的赤诚,2010年9月,他背着行囊从黄土高原的山西奔赴千里之外的大庆。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用广袤的黑土地和凛冽的朔风,接纳了这位异乡学子对法律的懵懂向往。大学四年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只有平凡日子里细碎的温暖。他在这里遇到了良师益友,度过了最好的青春岁月,脚踏实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然而,回忆往昔也难免留有遗憾,他坦言若时光倒流,定会在图书馆多读些书,精进英语能力,以更勇敢的姿态、更长远的眼光拥抱大学生活。
四年时光悄然流逝,大庆的雪落满他的肩头,也为他的心底染上最纯净的底色。这座城市教会他,钻研知识要如抽油般深耕细作,为人处世当似湿地芦苇般柔韧坚守,而珍贵的友情,则是磕头机下永不冻结的暖流。依稀记得离校那日,他与同学特意绕行图书馆后的白桦林,树皮上的斑驳裂痕,恰似他们在此镌刻的青春印记。

(二)职场历练:扎根基层,淬炼初心
大学毕业后,他考入鸡西法院。初到鸡西,面对陌生的环境,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司法体系中只是一颗微小的齿轮,却也怀揣着“齿轮亦能咬合天地”的志向。入职第三个月,他便制定了首个三年成长计划:第一年夯实刑事理论基础,第二年独立承办简易案件,第三年参与疑难案件办理。在鸡西法院的近四年间,他如海绵般汲取资深法官的经验——学习如何在讯问中戳破嫌疑人的逻辑漏洞,领悟调解时安抚被害人情绪的技巧,更从庭长“刑案无小案,判词重千钧”的教诲中,读懂司法工作者应有的敬畏之心。
2018年离开鸡西时,他唯一的行李是四年间读过的书籍、工作笔记、学习感悟、庭审记录,以及参与或主办的所有刑事判决书。返岗交接时,庭长拍着他的肩膀鼓励:“好好干,在哪都要发光。”如今回望,那些异乡孤灯下啃读法条的夜晚、信访室里被当事人误解的委屈、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都已化作他成长路上的铠甲星光——原来真正的蜕变,从不是天赋使然,而是将平凡的坚持,酿成岁月里的芬芳。

(三)重返岗位:追求卓越,担当使命
2019年,他考入唐山中院,在新岗位上继续绽放光彩。独立承办千余件民商事执行案件期间,他始终秉持“如我在执”的理念,以亲民务实的作风,将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灵活运用各项措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多年来,他始终铭记母校的教诲,践行公平正义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校友寄语
赵茂盛说:“回首成长路,大庆师范学院是我梦想的起点。课堂上老师对'公平正义'的诠释,课后同学交流的思维碰撞,图书馆里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夜,早已化作我职业生涯的精神底色。法律人的光荣不在于头顶光环,而在于脚下泥土。愿你们珍惜大学时光,早立目标、敢于突破;未来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以专业捍卫底线,以温情守护信仰。从龙江基层到华北重镇,从青涩学子到一名职业法律人,变的是岗位与地域,不变的是对法治的虔诚与敬畏。我将继续带着母校赋予的初心,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三、结语
从初踏大庆师范学院校门的青涩学子,到司法一线守护公平正义的坚毅法官,他以十余年岁月镌刻下法治理想的深刻注脚。从校园里汲取法学知识的理论沃土,到法庭上践行司法为民的实践战场,改变的是角色身份,始终如一的是对司法公正的执着坚守。他的逐梦历程,恰似明灯照亮后来者的法治之路,愿怀揣法律理想的追光者以信念为帆,在法治长河中破浪前行,让公平正义的光芒在时代征程中永续闪耀。

撰稿:魏佳运 王艺
审核:陶雨朝 张彪 唐莉